蟾蜍養殖技術全面解析與實踐指南
00
蟾蜍,又稱癩蛤蟆,屬于兩棲綱蟾蜍科動物。它們以昆蟲、蝸牛等小動物為食,對農業益處多多。蟾蜍通過吸氣使身體膨脹,用四肢支撐身體,以此威懾敵人。
一、蟾蜍的生活習性
喜歡隱藏在泥洞、潮濕石塊下、草地或水溝旁。因其皮膚容易失去水分,所以白天多躲藏,夜晚及黃昏外出活動。成年蟾蜍常聚集在水底泥沙或陸地潮濕土壤中冬眠,停止進食,依靠體內儲存的肝糖維持最低限度的新陳代謝,直到次年春季氣溫回升到10~20℃時蘇醒。它們夜間捕獵,食物包括甲蟲、蛾類、蝸牛及蠅蛆等。相比其他蛙類,蟾蜍人工飼養繁殖較為簡單。
二、蟾蜍的人工養殖
1、建場
養殖場地需設置1至1.5米高的圍墻,內部包含養殖池、產卵池和孵化池。養殖池周邊應布置草坪或菜地供蟾蜍覓食棲息。場地中還需安裝照明設備,夜晚吸引昆蟲供其捕食。
2、繁殖
蟾蜍為卵生動物,繁殖能力強。當水溫約10℃,空氣濕度達90%時開始產卵,每只雌蟾蜍一次可產卵5000枚左右,卵呈雙行排列于膠質卵帶中,并纏繞在水草上。可將卵帶移至孵化池進行人工孵化,保持水溫高于10℃,適時調整水位控制溫度。遇到寒潮或暴雨等惡劣天氣時,可用塑料膜覆蓋保溫。
蟾蜍養殖詳解
3、管理
養殖過程中需根據不同發育階段分池分群飼養,確保充足餌料供應。幼蟾蜍的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可向池中投放豬牛糞、蔬菜殘渣、屠宰場和食品廠廢料以及糠麩等,用于培育浮游生物。而成年蟾蜍主要依賴昆蟲為食,在養殖場內種植各類植物,并利用夜間燈光誘捕昆蟲,同時堆積廄肥滋生蟲子作為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