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水庫養魚 水庫養魚需要注意什么 養魚技術指南
水庫在一般情況下冬春枯水期水位低,經過汛期蓄供水后水位上升,水位的漲落幅度較大,而水位的漲落直接影響著庫區水面的大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水庫養魚的相關技術吧!
1、水庫選擇
水庫最好座落在背風向陽光照充足處,大壩和庫底不漏水,溢洪道和排水管設置攔魚柵或攔魚網,可能會發生農魚爭水矛盾的水庫要確定最低保魚水位線,路通電通。
2、盡早蓄水
水庫水源主要來源于雨水,必須盡早塞管蓄水,保證最晚不遲于3月底前有足夠的水放養魚種。
3、施好基肥
施肥以不污染水質為原則。放養魚種前,每畝投足畜禽有機肥200-400千克。干池分數堆堆放在庫底邊坡淺水處發酵,讓肥水自由擴散。
已蓄水水庫則在庫邊挖數個小土池堆放有機肥發酵后施入,發酵后的有機肥可直接潑人水庫。基肥最好在消毒前施足為好。
4、適時合理放種
投放大規格、多品種、足量的優質魚種是水庫養魚獲得高產的關鍵。放養的青魚、白鰱、花鰱規格為9尾/千克以上,鯽魚、鳊魚為15尾/千克以上。
為了消滅野雜魚,畝放養加洲鱸80尾。魚種放養量要根據水庫條件而定,但不要超過水體的承受能力,密養合理,魚種放養采用一次放足,一般每畝500-800尾。
5、巧施追肥
4月至10月,盡量不施有機肥,以減少魚病的發生,改施無機肥,無機肥以碳銨和過磷酸鈣為好,要求施肥量為3千克/畝,時間為每隔15天一次。
根據水質、天氣、水溫靈活增減,保持水呈茶褐色、草綠色、綜黃色或醬紅色,且有顯著的早中晚水色變化,透明度保持40公分左右。
追肥應避開暴雨時間,以免肥水隨洪水流失而浪費。
6、科學投餌
春天一次性投螺螄等鮮活餌料,畝投螺螄3000-5000斤。
早春和晚秋以配合顆粒飼料或餅粕類餌料為主,每天投餌一次。6-9月每天投餌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草料,后喂配合料或餅粕類料。
按“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三看”(看天氣、看水質、看魚吃食情況)方法操作投餌。
7、生石灰調水
新建水庫養魚泥水混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20-30天潑酒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每次20-30千克化水遍酒水面。
8、改良環境
當水庫水位逐漸降低時可充分利用水庫消落區,每降一些水位就播撒一些種子,種子以黑麥草為主。
在壩面和邊坡以及兩旁的山坡上也可種植黑麥草、蘇丹草等,既能作為青飼料喂魚,又能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洗流入水庫而造成水體混濁。
9、減少拉網
拖網作業極易使底泥浮起造成水混濁,應盡可能不拖網操作,如若確要拖網,最好選用沉子少的網具。
10、做好魚病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魚種放養時要進行消毒,放養魚種用4%的食鹽水浸洗15分鐘,定期在食場邊用三氯異氰脲酸、二溴海因等藥物潑酒消毒,勤施生石灰,提高ph值,促進水體物質循環、改良水質,有利于魚類生長和抑制魚病的發生,一般每畝每次用20千克,兌水后全庫潑酒,每20-30天左右一次。
發現魚病及時對癥下藥,進行治療,禁止使用違禁藥物,用藥時要注意藥物使用說明,防止產生藥害,造成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