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利用稻田培育魚苗、魚種 稻田養魚技術詳解
為了更好地提升稻田養魚的質量,解決農戶購買魚苗的實際問題,充分利用稻田插秧前的空閑條件,就近就地培育魚苗魚種,滿足農戶稻田養魚的需求,同時增加稻田收入。
本文具體講講怎樣利用稻田培育魚苗、魚種,供農民朋友們參考。
一、稻田培育鯉魚苗
我國南方的早稻插秧一般在4月中下旬,中稻插秧在5月中旬。
按節氣而言,早、中稻插秧的時間,是谷雨、立夏、小滿三個節氣,而鯉魚產卵在3月底至4月上旬,即清明節前后。
因此,鯉魚產卵到早、中稻插秧,大約有20天左右的空隙時間,稻田可供培育鯉魚苗。
已經翻耕好的早、中稻田,適當加高田埂,蓄水33厘米左右,即可將帶有鯉魚卵的魚巢或已經孵出的鯉魚苗放入田中。
二、“兩秧兩魚”輪作
培育魚苗、魚種:農村中的秧田,多避風向陽、水源方便、土質肥沃、便于管理。有的農家,把培育早、晚稻秧的田塊,用來培育魚苗、魚種,這種方法叫“兩秧兩魚”輪作法。即:
早稻秧田扯秧培育魚苗收魚花后晚稻秧田扯秧后培育魚種。由于秧田的自然條件優越,又比較肥沃,因而有利于魚苗、魚種的快速成長。
早稻插秧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或5月初,早稻秧田空閑期,正好趕上草、鰱、鳙魚的魚苗繁殖季節。5月份將早稻秧田的田埂加高,蓄水培育家魚苗,可按每畝放養7-8萬尾魚苗。
晚稻育秧期,前后大約1個多月,7月下旬至8月初,晚稻插秧之后,晚稻秧田又空閑著,因此從8月份一直到冬季,都可供作家魚種的培育池。
當晚稻秧田結束后,又修整、加高田埂,蓄水放魚。每畝放3-6厘米的小魚2000尾左右,可以草、鰱、鳙、鯉、鯽、鳊、鲴等多種魚類混養。
日常除潑施入畜糞以外,還要投些蕪萍、浮萍、嫩草。有的地方魚種就在田里越冬。越冬期,要將田水加深至50厘米以上,在田內放置松樹枝葉加稻草,做成“魚窩”供魚種越冬藏身。
三、稻、魚聯作培育魚種
在水稻田中,既種植水稻,同時又養魚種,群眾稱這種方法為稻、魚聯作培育魚種。這種方法使用恰當,可達到稻魚雙豐收。稻、魚聯作培育魚種的具體做法如下:
選擇好稻田后,在“吉口”處安裝好攔魚防逃設施,并結合早稻開豐產溝時,挖好魚溝、魚坑。一般溝寬50厘米、深40厘米。同時在兩溝交叉處挖一個長1米,寬70厘米、深50厘米的魚坑。
當早稻曬田(水稻處在孕穗期)時,若蟲害嚴重,可用敵百蟲、樂果、六六六粉或4049等低毒高效農藥防治。待施農藥后4-7天,水稻抽穗揚花期,將魚種投放田中。每畝稻田放養1500-2000尾夏花,一般以草魚為主,占80%,適當搭配鯉、鳙、鰱等魚。
放魚后20天左右,早稻達成熟期,及時收割,將禾兜和施用的肥料同時踩入泥里,并把豐產溝、魚溝內的淤泥挖出撒在田面上。再按13×20厘米的密度插好晚稻,灌水6-10厘米深。
晚稻治蟲時,選擇無風無雨天氣,若用粉劑農藥,應拌細黃泥點兜,若用水劑農藥,將噴嘴朝天噴霧,讓藥水落在禾葉上。使用的農藥,應是低毒高效、殘留期短的。
晚稻曬田時,慢慢放出田水,讓魚自動游入魚溝、魚坑,魚溝內的水要保持30-40厘米深。為了滿足魚種的攝食,還可在魚溝、魚坑投些浮萍、嫩草,或施點人畜糞等。
晚稻收割時,可排水收魚,也可將魚留在原田中,加深田水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