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育肥對水質的要求 怎樣提高肉牛的采食量

一、肉牛育肥對水質的要求
肉牛對水的需求量受環境溫度、生產性能、體重、飼料類型和采食方式等因素影響,要求水質清潔衛生,理化指標、細菌含量、農藥殘留及有毒物質等需符合相關標準。
通常采用自由飲水的方式,每個牛欄內設有飲水裝置,最好安裝在靠近糞尿溝的一側或上方,使流出的水迅速進入溝中,避免弄濕牛欄。
冬季肉牛以秸稈為主食,由于水分流失嚴重,鹽分減少,容易導致毛色干燥、無光澤,影響食欲與健康。因此,冬季飲水和補鹽尤為重要。

二、提高肉牛采食量的方法
(1)日糧中精料與粗料合理搭配,先粗后精,少添勤喂,更換草料時要逐步過渡。粗飼料經過粉碎、軟化或發酵后與精料混合,條件允許時可制成顆粒飼料。當精料較少時,可以精帶粗、少添勤喂,并適當提供青綠多汁飼料。
(2)采用自由采食方式,確保每頭肉牛有45~70厘米的食槽間距;食槽表面應光滑;每次上料時間不少于2~3小時;剩料不應超過3%~5%;拴系時頸鏈長度應充足。
(3)夏季注意防暑降溫,盡量在早晚涼爽時段飼喂,或夜間增加一次喂食;飼料不要堆積在食槽中,防止發熱變酸。飲水要充足,冬季水溫應稍高,夏季則應較低。
(4)注意日糧中的蛋白質和纖維平衡,避免因精料過多、粗料不足而引起瘤胃輕度酸中毒,可用瘤胃緩沖劑緩解。提高精料的能量和蛋白濃度,減少精料用量,增加粗料供給。可在飼料中添加增食劑和健胃藥,促進肉牛采食。此外,適量添加糖蜜于粗料中,也能提高采食量。

三、肉牛的飼喂方法
在肉牛飼養管理中要做到槽凈、草凈、料凈、水凈、棚凈和牛體凈,每次添加的草、料、水都要讓牛吃光喝光。做到“寸草鍘三刀”,拌料均勻,才能保證牛健康增膘。
肉牛飼料在喂前需要進行加工。精料粉碎過細不易消化,過粗則牛不愛吃。根據日糧中精料比例決定飼喂方式。精料較少時,可多次添加,讓牛多吃些粗料;精料較多時,可與粗料混合飼喂。粗料應切短后投喂,以提高采食量并減少浪費。
在肉牛育肥階段,當精料占比超過60%時,粗料可適當切得長一些。野草類可直接投喂,無需切短。塊根、塊莖和瓜類飼料喂前必須切成小塊,不可整喂,以免造成食道梗阻。豆腐渣、啤酒糟、粉渣等雖然含水量高,但干物質與精料相近,可適當減少精料用量。這類飼料適口性好,牛愛吃,但不宜過量,以防出現前胃弛緩、臌脹等問題。
飼喂肉牛以全混合日糧為佳,也可將精料與粗料混合飼喂。飼喂前3~4小時,將處理好的秸稈(如青貯飼料)、副料(如糟渣類)和精料混合,分層鋪勻,加入飼料總量40%~50%的水,喂時拌勻。
飼喂肉牛要做到“三定”:定專人飼養,便于掌握牛的采食情況,及時發現異常現象;定飼喂時間,一般每天5時、17時兩次喂食,夜間最好再補充一次;每次喂食前先喂少量干草或秸稈,再喂拌料,1小時后再飲水,飲水溫度應在15~25℃之間,夏季可適量加鹽,以防脫水;定喂料量,不能忽多忽少。飼養員還需觀察牛的采食、排便和反芻情況,小病及時治療,大病及時淘汰。
一般飼料中的水分不足以滿足牛體需求,必須額外補充飲水,建議采用自由飲水方式,干物質與水的比例為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