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池如何防治白頭白嘴病?怎樣預防?
00
魚的白頭白嘴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一種疾病,與爛鰓病的病原體球菌形態相似。這種細菌在好氣條件下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最適宜pH值為7.2左右,pH在6.0~8.5之間均可生長。
本文介紹魚池如何防治白頭白嘴病,以及相關的預防方法。
一、魚白頭白嘴病的主要癥狀

該病是危害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等夏花魚種的重要疾病之一,尤其對草魚影響較大。其典型癥狀包括:
病魚從吻端到眼球之間的皮膚出現潰爛,失去正常顏色,呈現乳白色。因此,在池邊觀察時,離群獨游的病魚會表現出“白頭白嘴”的特征。
若將病魚離水觀察,這種癥狀則不明顯。通過顯微鏡檢查病魚嘴部刮下的物質,可見大量成堆、左右搖擺或個別滑行的粘球菌。
二、魚白頭白嘴病的預防措施

1)當魚苗長至5厘米至8厘米時,應避免密養,及時分養,以降低發病風險。
2)每立方米水體使用漂白粉1克,全池潑灑。
三、魚白頭白嘴病的治療方法

1)使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每畝用量為15千克至20千克。
2)采用漂白粉常規潑灑(同預防方法)。
3)每立方米水體使用2克至4克五倍子,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時后全池潑灑。
4)在水深1米的池塘中,每畝使用五爪金龍(鮮草)2.5千克至3千克,配合硼砂0.8千克至1千克混合撒布,連續使用3天至5天。
5)每立方米水體使用2.5克大黃,使用前最好在0.3%的氨水中浸泡一夜。
6)使用呋喃唑酮(痢特靈)對初發魚池進行全池潑灑,每3天一次,連續2次至3次,每次用量為每100立方米水體加藥25克。對于病情嚴重的魚池,每次可增加至50克,每天1次,連續3天至4天,基本能控制死亡。7天至10天后,病魚可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