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養殖回捕率低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海蜇養殖技術詳解
目前,在海蜇人工養殖中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是回捕率低、商品規格小、水質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下面我們談談海蜇養殖回捕率低的原因和解決辦法,供參考。
一、池塘養殖海蜇回捕率低的原因

1、養殖池塘選擇不規范。一是池塘水質差、池塘面積太小或水深太淺。二是養殖多年的舊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徹底。三是進出水條件差,有的墾區蝦池小潮無法換水。
2、餌料培育差和餌料不足。海蜇攝食活動晝夜連續不斷,食量很大,海蜇生長速度與水體中的餌料生物密切相關。
3、養殖管理技術跟不上。養蜇先養水,水體肥度及理化因子的高低,要適應海蜇的生長需要,而不少養殖人員,只知道水體的肥度與餌料有關,忽視水質的“肥、活、爽”三要素。
二、提高池塘海蜇養殖回捕率的解決辦法

1、選擇規范化的池塘,徹底清塘、曬灘、消毒,同時實施合理的攔網措施,應該在岸邊水深0.5m處加圍網或塑料布,用竹桿支撐,以防海蜇搶灘死亡。
2、放苗前要搞好肥水工作,增加水中浮游生物量,以保證放苗初期的餌料生物量。肥水濃度要合適,以防水質變壞,影響苗種成活率。放苗前要對水質進行檢測,主要是水溫、鹽度、浮游生物量、ph值等。同時應注意育苗池與養成池的水溫、鹽度等指標,盡量通過育苗室將兩者差距調整到最小,以免由于差距過大而影響蜇苗的成活率。
3、選擇健壯的、無病害的、規格較大的優良苗種是養殖成功的前提條件。
4、做好苗種運輸和放苗工作,提高苗種成活率。放苗時間應該選擇在天氣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無風、無陽光直射。苗種運輸時應該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溫影響運輸成活率。苗運到池邊后,不應該急著將苗放入池內,應該先將袋口解開,觀察其活力情況,然后把苗倒進一個比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內的水,讓苗適應一段時間(10分鐘~20分鐘)再放入池中。放苗時應該用小船將苗運到池塘中間,均勻地潑酒入池內,操作不可急躁,要緩慢進行,以防傷苗。
5、搞好日常養殖管理,特別是換水和人工肥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