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養殖技術及餌料魚來源詳解 高效養殖方法與餌料選擇
00
鱖魚是我國特產的一種名貴淡水魚,在我國分布廣泛,從南到北的各大河流水系及淡水湖泊中均有出產。下面我們將詳細了解鱖魚養殖技術及餌料魚的來源問題。
鱖魚養殖技術要點
(1) 池塘選擇與清整
主養鱖魚的池塘面積適中,一般為5-10畝,池底平坦,淤泥較少,水深約2米,確保水源充足且水質優良,灌排系統完備。放養前10-15天,每畝需使用150千克生石灰清塘。
(2) 放種前準備
放養鱖魚種前15天,用40目篩絹過濾灌水至60-80厘米,安裝好增氧設備。根據鱖魚種規格及數量投放餌料魚,保證其攝食一個月左右。同時,需額外配備3-4倍于主養池面積的餌料魚池,通過不同密度飼養、分批捕撈等方式保障餌料魚供應。
(3) 苗種放養要點
通常在5月底至6月初,每畝放養規格5厘米左右的鱖魚種600-1000尾,具體數量視生產目標而定。池塘中可適當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營造適宜的生態環境。
(4) 飼養管理技術
養殖初期和末期每隔7-10天投餌一次,中期(7-9月高溫期)每5-7天投餌一次。投餌量約為鱖魚總量的20%-30%。餌料魚進入池塘后仍有生長空間,可酌情補充少量精料。為降低餌料成本,可在鱖魚池中混養繁殖快的餌料魚親本,例如鯽魚。
鱖魚餌料魚的來源
鱖魚終生以活魚為食,最佳開口餌料為出膜后1-3天的團頭魴苗。實踐中,團頭魴魚苗常被用于鱖魚開口階段。
此外,鯽魚苗也是鱖魚苗的理想餌料魚,因其易得、成本低、產量高且規格易于控制,可大量應用于鱖魚育種。一般每畝放養鯽魚親本200-300千克,淺水(0.8-1.2米)培育,3月開始投喂發芽麥類,中旬起定期沖水刺激,力爭3月下旬產第一批卵。通常采用自然產卵方式,連續采集2-3次卵后,繼續強化培育,約10天后鯽魚再次產卵,如此循環可達3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