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豬舍沼氣池模式特點與優勢提升養殖效益
00
太陽能豬舍沼氣池模式是對傳統豬舍的革新,豬舍頂部由日光塑料薄膜和毛竹搭建而成,形成拱形結構,沼氣池則位于豬舍下方。這一模式具有以下三大優勢:
(1) 提升豬舍溫度,加快飼養進程
在江蘇蘇北及中國北方地區,冬季氣溫較低,生豬生長速度減緩,養殖成本上升。采用該模式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間,太陽能豬舍內的溫度比普通豬舍高出5℃以上,每頭豬的日增重可達0.61公斤,較普通豬舍多出0.28公斤。
(2) 提高沼氣池溫度,增強產氣能力
由于冬季氣溫偏低,江蘇北部地區的沼氣池通常僅能在10個月內正常運作,而此模式下的沼氣池卻能全年持續產氣,為農村能源沼氣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3) 節省建設支出,提高實用價值
與磚瓦結構相比,使用日光塑料和毛竹建造豬舍頂部的成本可減少約三分之一。江蘇省勞動模范沈樂忠投資25萬元,在新沂市新安鎮沈馬村建立了全省首個應用太陽能技術的生物鏈養殖場。該場占地面積1.2畝,設有26間雙列式太陽能豬舍,總面積達320平方米,地下配套4個15立方米的沼氣池,總計容量60立方米,另有150平方米雞舍12間。
該養殖場通過雞糞喂豬、豬糞入池厭氧發酵的方式,將沼氣肥用于養魚、種植蔬菜花卉,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其中,利用沼氣肥養魚無需額外投喂飼料或藥物,每畝年產鮮魚可達500多公斤,品質優良,產量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