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自拍偷拍-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爱v-中文字幕久久一区二区-亚洲成人激情综合av

養殖技術網

標題: 人工種植桑黃步驟和管理技術 [打印本頁]

作者: yifuyuan123    時間: 2022-3-14 18:42
標題: 人工種植桑黃步驟和管理技術
一、生物學特征



桑黃又稱火木層孔菌、桑耳等。寄生于楊、柳、樺、櫟、松等樹木之上,分布廣泛。桑黃菌子實體多年生,硬木質,無柄,側生。菌蓋扁半球形、馬蹄形或不規則形,長徑3~21厘米,短徑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黃色翻邊,底部面亦顏色鮮黃。菌肉蛋黃色或淺咖啡色,木質。顏色鮮黃是其一大特點。國內野生桑黃集中分布區在黑龍江省東部烏蘇里江與興凱湖之間,西北地區陜西與甘肅交界的“子午嶺”自然保護區、東北的長白山林區、哈爾濱與吉林市之間的老爺嶺有少量出產。







二、建造桑黃棚



種植模式采取室內層架結構、建造合理的桑黃棚是取得桑黃高產的重要條件。根據桑黃的生物學特性,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順暢、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黃大棚,要求桑黃棚地面清潔,墻壁光潔耐潮濕。桑黃棚大小要根據培養料多少而定,把桑黃棚建在有樹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合適。培養料入棚前要嚴格消du,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5毫升和高錳酸鉀10克密封熏蒸24小時之后使用。東北、黃淮地區利用自然溫度栽培,春種以4~5月份,夏種以9~10月份。



三.栽培料的制作



在配制栽培料時先將棉籽殼、木屑、麩皮、石膏粉等料拌均勻,培養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緊時料成團指縫似滴不滴水為好。料拌好后即可用裝袋機裝袋。塑料袋規格可選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裝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壓mie菌10~12小時,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高壓mie菌,保持2小時,待料冷卻到30℃以下時入無菌室內接種。一瓶栽培種可接種料袋25~35袋。將已接種的菌袋移入消du好的培養室內,分層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層高,排架之間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這樣做一是可以平衡溫度,二是經過翻動可增加袋內氧氣,使發菌更快。







四、管理技術



桑黃是喜溫,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較高的溫度。菌絲生長溫度24~28℃,子實體在18~26℃之間長勢好。



1.發菌階段:發菌期間,培養室內保持22~28℃,空氣相對濕度要求50%~60%,每天通風半小時,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動一次,當菌絲體發滿2/3時,移入培養棚內,松開料袋口,用手輕輕一提,留一點縫隙。棚內以散光為宜,避免烈光直射。一般經25~32天左右,菌絲便可長滿料袋。個別料袋菌絲發育不勻,可挑出單放。



2.出黃管理:當菌絲長滿后,可用刀片把兩端割成5分大小的圓形口,以利出黃。出黃時棚溫保持在18~26℃,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保持地面存有淺水層,每天向墻壁四周及空間噴水3~4次。每天上午8時以前及下午4時以后打開門及通風口換氣,氣溫低時在中午12時下午2時通風換氣。原基膨大3~5天,逐漸形成菌蓋,要增加噴水保濕,氣溫過高要噴水控溫。通風不良易出畸形桑黃,出現畸芽要及時割掉。當菌蓋顏色由白變淺黃再變成黃褐色,菌蓋邊緣白色基本消失,邊緣變黃,菌蓋開始革質化,背面彈射出黃褐色的霧狀型孢子時,表明桑黃子實體已成熟,即可及時采收(從割口到采收一般需50天左右)。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桑黃采收前一周停止噴水,關閉通風口,通道地面鋪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發的孢子粉收集起來。采收桑黃時從柄基部用剪刀切下或用手輕摘,有條件的烘干或曬干含水量12%,裝袋置于干燥的室內保存或出售。 采收桑黃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養袋重新排放于棚內,提高濕度90%~95%,溫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來菌柄上繼續生長出子實體。按照前一階段的方法培養管理,約25~30天又可采收,一般可采收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生產干桑黃成品3公斤以上。







歡迎光臨 養殖技術網 (http://www.atechmi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